構建自我為主、人際互助、社會支持、政府指導的健康管理模式,將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貫穿于全生命周期,推動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
國務院提出八項策略措施
一、加強健康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素質。開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發揮中醫治未病優勢
二、實施早診早治,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險。促進慢性病早期發現,開展個性化健康干預。
三、強化規范診療,提高治療效果。優先將慢性病患者納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范圍,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診療服務質量。
四、促進醫防協同,實現全流程健康管理。鼓勵企業、公益慈善組織、商業保險機構等參與慢性病高危人群風險評估、健康咨詢和健康管理,培育以性化服務、會員制經營、整體式推進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務產業推進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建立健康管理長效工作機制。
五、完善保障政策,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完善醫保和救助政策,保障藥品生產供應,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
六、控制危險因素,營造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完善政策環境,加強食品安全和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推動營養立法,調整和優化食物結構,倡導膳食多樣化,推行營養標簽,引導企業生產銷售、消費者科學選擇營養健康食品。
推動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創新發展。
七、統籌社會資源,創新驅動健康服務業發展。動員社會力量開展防治服務,促進醫養融合發展,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健康管理、養生保健等服務。推動互聯網創新成果應用。
八、增強科技支撐,促進監測評價和研發創新。完善監測評估體系,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應用。
健康產業將迎來大發展
近年來,人口老齡化、慢性病大幅增長、亞健康成為常態等引爆了巨大的醫療健康潛在需求經濟的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促使人們對生活質量和健康的要求不斷提升,再加上“健康中國”戰略政策的保駕護航,大健康行業邁入黃金發展期。
而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落地和《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的提出,“健康中國”不再僅是一個口號,已上升到了國家發展戰理度有機構預測,2017年中國健康產業規模達到4.9萬億元。而且“健康中國”明確指出:到2030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達到16萬億。
現階段的市場規模據這個發展目標尚存在十幾萬億的發展空間,這也就意味有十幾萬億的投資機會。
隨看“十三五”規劃的實施,新醫改提倡預防為主,國家中醫藥管理提出“治未病”的醫療指導原則,《中醫藥法》現已正式頒布執行!
從行業發展趨勢看,大健康產業進入了加速發展期,數萬億計的健康產業正噴薄待發。
“中醫養生保健”上升為國家戰略
“我們相信,未來全國的中醫養生服務機構,將是傳承中醫文化非常重要的群體和核心平臺!其在傳播中醫文化、推動中醫發展方面的作用不可估量!因為,只有通過實體服務去展示中醫文化,通過千千萬萬有較高專業素養的中醫技術人員提供的高效服務,讓廣大民眾切實體會到中醫的好處和神奇,才是真正有效地在傳播中醫文化,中醫的價值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中醫的發展才能真正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