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2017年版《醫保目錄》對銀杏類、三七類、燈盞花類等多數中藥注射劑進行了醫保支付限制,其中龍津注射用燈盞花素醫保支付范圍被限定為“在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并有明確的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急性期患者”。這對于注射用燈盞花素銷售收入占公司營業收入99.96%的龍津藥業來說,更是如臨大考。
2017年,龍津藥業實現營收3.04億元,同比增長36.14%,凈利潤3515.95萬元,同比下滑61.38%。在公司今年4月20日公布的2018年一季報中,業績頹勢依舊。與此同時,公司預計2018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在936.08萬~2106.18萬元之間,同比下挫60%~10%。
事實上,龍津藥業目前雖然擁有15個藥品規格生產批件,能夠生產包括注射用燈盞花素在內的10種藥品,但因市場和銷售能力受限,2017年僅有注射用燈盞花素3個規格在產在銷。
龍津藥業證券事務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稱,3個規格的注射用燈盞花素2017年的銷售主要受國家藥品行業“兩票制”、2017年版醫保目錄等政策影響,在各個省份所受到的影響均有不同。
單品打天下
上市之初,龍津藥業對注射用燈盞花素可謂是“寄予厚望”,其將首發實際募資的3.02億元全部投資于注射用燈盞花素生產基地項目。彼時,該項目投資估算為2.58億元,建設期為48個月。龍津藥業方面宣稱,該項目建成后,注射用燈盞花素的產能將由年2000萬支擴大到年產5000萬支,擴張對公司的營銷管理也會提出更高要求。
之后在2016年4月,龍津藥業披露的《關于募集資金年度存放與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顯示,2015年度內,公司已在注射用燈盞花素生產基地項目上投資3.02億元,當年該項目實現效益6498.47萬元。
然而,在龍津藥業重金投建生產基地項目后,注射用燈盞花素的產能擴張并不如預期。據龍津藥業2017年年報數據,公司2017年生產注射用燈盞花素127批次,三個規格共計3000.15萬瓶,同比減少16.65%。
《中國經營報》記者從龍津藥業一名銷售人員處了解到,經過對注射用燈盞花素包裝的改造升級后,現在的計量單位“瓶”,就相當于之前的計量單位“支”。
雖然產能擴張不如預期,但龍津藥業在營銷管理上可是費盡周章,其銷售費用更是陡增。2017年,龍津藥業銷售費用為1.83億元,同比增加212.63%,銷售費用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高達60.2%。在龍津藥業的2014年及2015年間,其銷售費用在營收中的占比僅9%。
在投入大筆銷售費用后,龍津藥業唯一銷售的注射用燈盞花素,其銷量卻大不如前。2017年,公司共銷售注射用燈盞花素2857.48萬瓶,同比減少19.95%。
對此,龍津藥業方面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解釋稱,2016年以來,公司受國家藥品行業“兩票制”、2017年版醫保目錄等政策影響,逐步調整營銷模式以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并維持既有市場地位,加大了“精細化營銷+專業學術推廣”模式在全國的覆蓋面,配送商完成對各地各級醫療機構的配送,公司營銷中心為各級醫療機構提供專業化學術服務支持,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市場推廣、渠道管理工作和相關費用,現在由公司直接負責或者共同建設、承擔,導致市場推廣費、學術會、信息費、宣傳費及差旅費等銷售費用大幅上升。
銷售模式迷津
值得注意的是,在龍津藥業高企的銷售費用中,市場推廣費更成為最大的支出項。2017年,公司市場推廣費為1.3億元,同比增加269.86%。
這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深交所在今年5月18日向龍津藥業下發的年報問詢函中,重點問及其市場推廣費的構成。
在2017年突增的市場推廣費中,信息服務費及商務服務費更成為主要支出項目:信息服務費支出2334.54萬元,相比上一年增加近28倍;商務服務費支出3151.62萬元,同比增加10倍。
龍津藥業方面在說明市場推廣費支出增加的原因中提及,公司維護代理商、配送商關系,加強渠道管控,開展授信銷售試點。
所謂的授信銷售,就是龍津藥業在部分區域優先選擇信用狀況良好、市場份額占比較大的優質合作客戶,給予與市場整體回款情況相適應的授信額度,通過信用方式降低客戶資金壓力,以促進公司銷量增加。
事實上,在授信銷售模式下,龍津藥業賬上的應收賬款高企。截至2017年末,龍津藥業應收賬款余額為4413.24萬元,較期初增加756.51%。
由中審眾環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昆明龍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審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末,龍津藥業的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為4646萬元,其中賬齡在一年以內的占比99.7%。應收賬款前五名客戶中,第一大客戶承攬金額占應收賬款總額的42.44%。
在對深交所年報問詢函的回復中,龍津藥業方面稱,2017年應收賬款期末余額首位的欠款方,主要系公司向一個客戶銷售注射用燈盞花素形成的應收款項,其中還包括公司給予該客戶的授信額度。
龍津藥業方面還進一步提到,這個大客戶的銷售目的地主要是河南省,并且河南省是公司銷售份額占比最大、市場銷售渠道及管控最成熟的區域。
不過,河南也是最早執行2017年版《醫保目錄》的省份。
2017年9月,龍津藥業發布公告稱,截至2017年9月6日,全國已有23個省區發布了2017年版《醫保目錄》執行通知或者調整方案。其中河南、湖南、山東、湖北、云南、河北等15個省區發布正式通知,自2017年9月1日起執行國家2017年版《醫保目錄》,上述省份對注射用燈盞花素的政策與國家2017年版《醫保目錄》政策保持一致。
龍津藥業方面當時表示,全國均按照2017年9月1日開始執行2017年版《醫保目錄》,預計公司所受影響程度為,2017年全年營業收入增加約10~20%,全年凈利潤減少約20~40%。
理財產品湊業績
在龍津藥業唯一的藥品銷售不達預期時,理財產品成為了“救命稻草”。
2017年,龍津藥業委托理財發生額為13.46億元,短期保本型理財產品理財收益約為1137.41萬元,占公司當年凈利潤的32.35%。
可供對比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間,龍津藥業的委托投資收益在同期凈利潤中的占比均不超過10%。
目前,龍津藥業還在陸續增加理財投資。今年5月29日披露的公告顯示,龍津藥業近兩個月購進了總額為1.1億元的保本收益型理財產品。
龍津藥業方面在回復深交所問詢函中稱,公司預計2018年1~6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36.08萬~2106.18萬元,截至2018年5月,公司投資理財產品產生的投資收益預計可達450萬元,占當期預計凈利潤比例預估為50%~20%。
龍津藥業董秘辦負責人表示,公司上市后募集資金到賬,導致報表資產結構發生較大改變,貨幣資金儲備充足,但公司出于謹慎和戰略契合度考慮,對外投資項目實施較少,目前尚未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在保證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基礎上,出于對投資者負責、充分利用閑置資金為股東和公司創造收益的考慮,公司近年來以閑置自有資金購買保本型理財產品,對閑置資金合理進行現金管理。
不過,對于重金買入理財產品以增利的情況,龍津藥業方面也坦承,公司在未來仍然存在對投資理財業務的投資收益產生依賴的風險,該風險主要表現為:投資收益下降、利潤總額下降。假設公司失去投資理財業務帶來的投資收益,公司凈利潤將下降3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