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企業醫院剝離的最后期限只剩下不到5個月,國企醫院加速了改革的進程。
又一家國企醫院加入了改制行列。
近日,一醫生向《醫學界》爆料,其所在的一家國企醫院與某醫療集團簽署了深化改革合作意向書,雙方明確,國有企業辦醫療機構深化改革,是推進分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改革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落實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又一成果。接下來,雙方將爭取早日完成改革工作。
若改革不成功,醫院將關閉撤銷
“這家企業醫院,是一家綜合性二甲醫院,現有員工400多人,床位200多張。醫院建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初運營的不錯。”據知情人士向醫學界透露:“但從去年開始,總公司給醫院的補貼越來越少,并開始提出改革。”
“提出改革的口號以后,醫院的管理層也洽談過幾家醫療機構。先開始打算和當地的三甲醫院合作,希望成為它的分院;后來又和另外一家醫療集團進行過洽談。但都沒有達成結果。”據知情人士介紹,從今年6月份開始,內地一家醫療集團開始與醫院接洽,并簽訂了合作意向書。
“醫學界”了解到,今年上半年,醫院陷入了巨額虧損,科室增收節支目標未能完成。醫院簽署意向合作社后,向總公司通報了改革情況,總公司要求2018年12月31日前必須改革完成,并明確表示:2019年起對醫院不再有賬務支出。
也就是說,如果年底醫院改革移交成功,則總公司對全體員工不存在經濟補償;如2018年底改革不成功,則將醫院關閉撤銷,并且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經濟補償。
“醫學界”從該院一份內部文件上了解到,簽署意向書的這家醫療集團7月份將會到醫院進行調研,醫院要求科室要做好資產統計和評估。院方表示,改革是政治任務,時間緊迫,12月31日前必須完成,核心工作是減虧。并且要求全體員工不要在網絡上發布不利改革的言論。
時間表僅剩5個月
2018年是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攻堅之年。公立醫院并購、收購以及改制的案例屢見不鮮,且在持續升溫。隨著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體制改革和投資醫療行業的政策不斷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醫療行業的市場化,改制將會不斷增加。
2017年8月,國家六部委共同發出《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2018年年底基本文成企業辦醫療機構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并明確了關于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四種路徑:移交地方、關閉撤銷、資源整合、重組改制。
距離2018年年底國企剝離企業醫院的最后期限只有5個月時間,國企醫院加速了引進社會資本辦醫的進程。包括兗礦總醫院、徐礦總醫院在內,越來越多的國企醫院開始接受社會資本的投資;而大型醫療機構、醫藥公司、保險公司、大型投資機構乃至其他行業的產業集團則紛紛涌入這一賽道。
隨著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醫療體制改革和投資醫療行業的政策不斷出臺,進一步推動了醫療行業的市場化,國企醫院改制。因此,醫院如何改制,改制后如何發展,對于接下來的國企醫院改制,都具有指導意義。
合規、學術推廣成為行業必然選擇,但現在大多數代表只會刷臉、做客情,根本不懂怎么做專業學術信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