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幫助 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客服電話:15590902285 13836668191    客服QQ:710448537

您好!親~ [請登錄]?[免費注冊]?

醫藥招商,醫藥招商網,藥品招商,保健品招商,醫藥代理,藥福網,藥福醫藥招商網,醫藥網,醫藥代理網站,藥品分類,藥品批發采購,中國醫藥招商網,中國醫藥代理網,OTC招商,保健品招商,醫療器械招商,藥妝招商,醫藥網,醫藥新聞,醫藥展會,中國醫藥網,醫療,藥品

  • 藥福首頁
  • 藥福資訊
  • 醫藥資訊
  • 風濕江湖:中國式醫療騙局樣本
    來源:  發布日期:2018-08-10  發布者:  共閱1097次  字體:
           這一次,我們選了類風濕關節炎作為窗口來一窺中國繁榮的民間偏方和祖傳秘方市場。因為你可以從這個光怪陸離的風濕江湖里看到大部分中國式醫療騙局所慣用的套路和話術。

           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慢性疾病,類風濕關節炎被醫療騙子們選中并非偶然: 

           一方面,現代醫學對它的治療結果尚不那么令人滿意,而打著「祖傳」、「民間」「無毒」「無激素」「無副作用」旗號的偏方,看上去比寫滿了概率和不良反應的現代醫學療法更加靠譜; 

           另一方面,中國對醫療廣告的監管薄弱,幾十年的民間偏方、秘方運作已經積累了遍布全國城鄉的豐富經驗和人才,這才造成了今天尷尬,甚至觸目驚心的局面。

     

    三家神奇的醫療機構

     

           離開火車站已有 40 分鐘,地圖顯示距離目的地小于 1 公里,出租車駛入一個滿是艾灸和推拿招牌的小巷,終于,車停在一個額頭上掛著類風濕醫院大字的大門前,交叉的雜亂電線掩映下,大門和醫院官網上的照片形成了一個對比鮮明的買家秀和賣家秀。

           醫院的診室占了一棟 90 年代老舊居民樓的四分之一面,斑駁的白瓷磚和鮮艷的海報映襯著隔壁灰撲撲的陽臺和陽臺上雜亂的晾曬物。 

           院落側邊一面已經難辨顏色的磚墻上,刷著雪白的美術體大字。正是那位從未接受過正規的醫學教育的院長的名言,「治好病的醫生就是好醫生」。 

           不知是篇幅太小,還是這家醫院深諳簡潔之道,網站上的另外一句名言——實際上也是各個民間醫療機構網站的名言——「照教科書治病的不是專家,而是醫務工作者 」并沒有印在墻上。 

           這所「醫院」是我們曾經選定的三個考察地點之一。 

            我們梳理了目前正當紅,也是受騙者人數眾多的數個類風濕「醫院」。

           候選 A 機構的主打產品是一種神奇的藥草,生長在云南、緬甸以及越南的部分深山中,雖然并沒有任何資料記載。

           出身醫學世家,因為母親治療風濕而發現了這種藥草的醫生解釋,這種神奇的藥草有激素的治療作用,卻并未發現有激素的副作用。

           這種神奇的草藥大約是 2015 年開始在網絡上紅起來,一兩年的時間內,它開設了上百個 QQ 患者群,以便于患者郵購藥物。

           這種神奇的藥草擁有自己的百度貼吧、一個打著養生旗號的線上網店,貼吧里還有醫院人滿為患的照片,但它并沒有指明自己的醫院在什么地方。要進一步了解這種神奇的藥草和這家醫院的信息,需要填寫一個患者檔案,包括患者的「最近化驗結果」、「相關化驗單和病歷圖片」。 

           候選醫療機構 B 的名稱里沒有醫院,它自稱研究所,主打一種湯劑,在各個患者論壇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我成功地以家人患有類風濕之名打入了它的服務 QQ 群,得到了群內那位張姓醫生每日的科普文章,以及對疾病注意事項的親切關懷。 

           然而,就在我準備動身前往這家研究所進行考察時,那位醫生在 QQ 群里發布聲明:「由于研究所下屬門診外包他人經營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致使相關監管部門上門調查,并暫停全部工作,……」

            群里一片哀嘆,有人發問:那我去哪里買后續的藥呢?

           之后,管理者又建了入群門檻頗高的微信群,入群者必須經面診或互聯網診斷且購買過研究所自制湯劑。而那里的診所恢復工作的消息,我在之后的一個月里都沒有聽到。

           我最后去考察的那家醫院便是候選 C。與前面兩位同行相比,C 醫院的宣傳手段還停留在上個時代,當我們去搜索類風濕醫院的時候,它總是跳出得非常歡快,在那家公司網站的首頁上,有小方塊一樣的患者故事,從 8 歲的小學生,到名叫 Eric 的女性外國友人。

           對了,根據網站,那家醫院目前已在國內的多個省市開設了分院,還在美國和新加坡都開設了分院,你甚至可以看到那家醫院的美國分院遇襲的新聞,據猜測是同業嫉妒所為。

           當我問到我所認識的那個省的兩個患者,他們都表示聽說過這家醫院,很有名。與互聯網上捕捉陌生患者的同行們相比,那家醫院擅長各種更為落地宣傳手段,比如當地電視臺滾動播放的現身說法型節目。

           我問一個當地人,難道這種醫院不會遭遇醫鬧嗎?有人給我講了個故事——曾經有位患者去這家醫院就診,回家后越想越覺得自己受騙了,打電話要求退藥退錢,對方問他,愿不愿意參加一個電視臺現身說法(廣告)節目的有償拍攝,他便同意了。就這樣,一場潛在的醫鬧消弭于無形。

     

    偏方與秘方

     

           作為醫療騙局的重災區,與類風濕相關的騙局中常見的兩個詞是「偏方」與「秘方」。

           從各個方面看,以關節活動受限、疼痛與變形為主要癥狀的類風濕關節炎完美地符合了騙子們對疾病的需求:

           作為慢性疾病,即使醫不好,也不會迅速致命,導致一些麻煩的法律糾紛;

           患者對現代醫學的治療結果不甚滿意:現代醫學目前也只能做到控制病情,尚無法做到病人們所熱切期望的完全治愈——不再吃藥,永不復發。

           而且無毒無激素無副作用的草藥看上去比寫滿了概率和不良反應的現代醫學療法更加靠譜。

           一位 89 年出生的姑娘小雪跟我講起了自己使用某種祖傳的秘方進行治療的故事。

            她 11 歲那年確診了類風濕關節炎,之后是求醫、退學、嘗試了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辦法,都無法根治。 

           直到一個江湖游醫告訴她,「不要吃(別的)藥,只吃我的藥。堅持兩年,你就像正常人一樣了,但是吃我的藥很疼,還可能不能走路,你要忍著。」 

           找到這個「醫生」是源于病友現身說法式的推薦,「專制類風濕的祖傳秘方,不外傳的」。 

           每隔兩個月,小雪會向他郵購藥丸,從 2013 年開始,她堅持了兩年多。但疼痛也開始了,不間斷的疼,一動就疼,晚上完全不能出門,只能全身放松一動不動地躺在床上,疼痛才能稍緩。 

           到了 2016 年,她的膝關節從原來的稍有彎曲變成了彎曲 90 度無法伸直,像那位醫生說的一樣,她從能走路變成了不能走路。

           在這些機構里,那些不小心會把類風濕說成是「內風濕」的「醫生」們,一方面極盡渲染風濕病的危害和難治性,將之稱為「不死的癌癥」,一方面又極力地混淆類風濕的概念,將普通的骨關節炎也診斷為類風濕關節炎,并將其「治好」的例子非常普遍。

           雖然在人類這個種群中,風濕是一種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疾病,然而,我們對這種疾病有所認識,但這認識在數千年來一直是不夠,甚至錯誤的。

           一直到上個世紀,自身免疫系統導致的類風濕關節炎與骨關節炎才被正式分開,而針對類風濕的可以保護關節的藥物的出現,則需要等到距今 50 多年前。 
           根據《 2018 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中國的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病率約為 0.42%,總患病人數 500 萬,因涉及到人體復雜的免疫系統,幾乎無法徹底治愈,治療以控制癥狀和保護關節為主;而骨關節炎在 50 歲以上的成年人中的發病率幾乎有 50%,預估的總患病人數可能超過一億。

           因資源不足,很多公立大醫院的風濕免疫科,只能接診類風濕關節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針對風濕與類風濕的獨門偏方與民間名醫層出不窮。而大量的骨關節炎患者則被推向了良莠不齊的私立診療機構,或是民間偏方。 

           這些江湖郎中式的治療可以追溯到很早,到上世紀 90 年代初,一些較為「標準」的治療方法,蜂毒或是螞蟻療法便已經逐漸成型,但當時并沒有形成什么規模,主要靠口口相傳,最多貼個電線桿廣告。

           那位陪我去參觀 C 醫院的患者大姐向我描述了她在上世紀 90 年代使用過的蜂毒治療,「剛剛查出類風濕那幾年,坐火車(從北京)到天津,沒什么診所吧,就一個小屋子。(治療師)用鑷子從一個竹筒里夾一個蜜蜂出來,往我發病的關節上扎一下。我主要扎的膝蓋,一個膝蓋扎七八針,扎完后整個腿都腫起來……大概一周兩到三次,我堅持了一個月,發現沒啥用……」 

           一位三甲醫院的風濕科醫生回憶起他們曾見過的一位民間名醫:那人沒學過醫,是個廚子,他覺得螞蟻可以搬動比自己重量大很多的東西,關節一定很強健,可以用來治療(關節炎)……

           與今天的互聯網創業有點類似,在這個領域,講故事很重要。講一個蜜蜂、螞蟻、神奇藥草的故事,或是講個祖傳秘方、神農嘗百草類的故事,然后,想法兒把故事傳播出去。最開始,也許是有人走入了報社,花一點錢,在中縫投放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廣告,然后,逐漸地,讓患者先來信咨詢,郵購藥物,這類的方法,曾經成就了一個時代。

     

    郵醫、競價與患者群

           從 90 年代后期開始,專制類風濕的祖傳秘方的傳人們開始琢磨起如何宣傳、如何「蒙」到更多的患者,這件事情來。在報紙中縫投放小廣告,讓患者先來信咨詢,然后郵購藥物,是他們找到的第一個辦法。在那個階段涌現的一位「名醫」是河南臺前縣的劉廣清。

           根據當時的報道,劉廣清高中畢業,曾做過村醫。依靠一個從舅舅那里繼承來的祖傳秘方,劉廣清制作出了一種名叫復方川羚定喘膠囊的藥,申報了國家專利,獲得了一份「院內制劑許可證」。

           在那個年代,一個藥物不需要獲得藥監局的上市批文,只需要有院內制劑許可證即可在醫院內部銷售使用,但不能拿出去賣。拿到批文后,劉廣清注冊了一個「臺前縣哮喘病研究所」,開始了他「函診」和「函購」地生意。在電信網絡還不甚發達的那個時代,患者只需來信講明病情,劉廣清們把藥物郵寄給對方。

           當時,臺前的兩大知名神藥包括治療哮喘的復方川羚定喘膠囊和治療類風濕的濕痹膠囊,兩種膠囊的主要成分都是激素——大量的激素和致癮性藥物被碾壓成粉,灌入膠囊空殼中。

           對于過敏性哮喘與類風濕這兩大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疾病,激素保證了暫時性療效,也保持了患者對這種藥物的依賴性,然而,長期大量的激素對患者心血管等系統造成的壓力,最終的結果只能是死亡。

           在 2000 年前后的郵醫最盛期,臺前縣下轄村里的很多人家都有生產膠囊的小作坊。直到 2003 年,開始陸續有病人因服用這些藥物而死亡,這種「神藥」的危害才開始逐漸為公眾所認識。直至今日,看廣告然后服藥為主要方式的風濕治療法仍是民間風濕治療的一個重要分支。 

           郵醫時代后,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專科醫院加上網絡廣告的形式變得日漸規模化。與莆田系的醫院一樣,這些「類風濕專科醫院」們一方面依賴線上廣告維持熱度,另一方面依靠電視臺廣告,線下的醫托等各種形式導入病人。 

           因為醫療機構注冊不易,更多的機構便如劉廣清當年一樣將機構注冊為「研究所」,通過論壇里「現身說法」的網絡醫托來進行宣傳。這些研究所注冊時往往是作為「不含治療和醫療健康咨詢」的咨詢企業,但實際操作中,醫療機構 B 這類「研究所」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幾乎與 C 醫院并無二致。 

           2016 年魏則西事件后,醫療廣告競價排名一度成了過街老鼠。新的以 QQ 為代表的推廣方式開始日漸繁榮,這種小圈子的通訊工具可以更準確地定位目標人群。

           當然,所有這些形式的目的都是一個——賣藥。 

           待到相關政策中「院內制劑」的漏洞被扎住,這些診療機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中藥方劑。

           在 C 醫院的候診室,貼著醒目的公告:「本院鄭重告訴所有患者用中草藥打碎煎煮入藥,符合藥品管理法,受法律保護。」如有疑問,可咨詢當地藥監部門再行購買,本公告已在藥監部門備案。

           根據 2017 年 7 月 1 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國家鼓勵醫療機構根據本醫療機構臨床用藥需要配制和使用中藥制劑。醫療機構配制的中藥制劑,應按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并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為什么會相信?

     

     

           我問小雪,沒有行醫執照,沒有正規的藥品批文,你為什么會深信那個藥丸可以把病治好? 

           她沉默了一會,「我當時被折磨太久了,太想能治好病了,一聽說有人被治好過……」。

           在我們去考察的 C 醫院,當我們質疑這種療法的療效,對面那位畢業于某網絡上找不到名字的中醫藥大學的醫生在電腦上讓我們看了一份病人名單,帶著地址和聯系方式的,她說:「這些人都是在我們這里治療后有明顯改善正在持續治療的。」 

           對常年遭受慢性疾病折磨的患者而言,現身說法式的活生生「治愈者」顯然比治愈率的數字來得更值得信賴。

           因為,醫患間不同角色帶來的隔閡會進一步加強病人的這種誤判,患者會認為,醫生沒有得過這種疾病,便無法真正理解他們的感受。一位接受采訪的醫生曾提到,「很多時候,我們(醫生)說再多病人也不一定聽得進去,但情況類似的患者一說話,他們馬上就聽了。」這位醫生希望在風濕免疫這類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病領域發展患者組織,讓患者去教育患者。 

           但難題在于,我國仍有 60% 的醫院未設置獨立的風濕病專科,現有的風濕科醫師僅有 7200 余人,且其中超過 80% 在三級醫院工作。這些人滿為患的大醫院并沒有多余的人力來組織這類的患者組織,而依靠患者們自己卻往往缺乏資源和管理能力。

           與正規醫療機構的患者教育困局形成對照的是,具有著充足資金和豐富經驗的醫托們活躍在網絡上以及各大醫院門前。退休后致力于規勸病友進行規范治療的一位老大姐曾告訴我,成立一個患者 QQ 群是件很嚴肅的事情,群管理者只要立場有一點點不堅定,這個群很快就會成為一個廣告或是賣藥群,幾乎無一例外。 

           如果說類風濕本身的復雜性為偏方和秘方們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那么,中國歷史悠久的中醫藥就被騙子挖空心思所利用,為病人們提供了一個美好的想象空間,然而,完全不需規范治療,只需幾劑藥即可完全治愈,絕不復發的偏方和秘方,可信度究竟有多高?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風濕病專委會主任委員、浙江中醫藥大學前校長,浙江省新華醫院風濕免疫科學科帶頭人范永升教授向我們解釋:「類風濕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不可能短時間內治好,都是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保持病情的穩定的。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也是目前醫學的現狀。中醫西醫都是這樣。如果超越了這個規律,那肯定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在臨床上,對中等程度及其以上的重癥,我都會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可以實現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小的目標。當然也不排除某些民間單方有效,但前提是要做臨床研究,只有在臨床得到驗證的單方,才能推廣應用。」

           在《凱利風濕病學》的替代療法一節中,也提到了「草藥與關節炎」,文中提到很多患者會在規范治療的同時使用一些替代療法,它并沒有全盤否認草藥這類替代療法,譬如:兩種印度藥草、雷公藤以及姜提取物,對風濕病可能的緩解作用。

           但在那一章中,草藥的替代療法始終被認為是正規療法的補充,且書中特意強調,并非天然的就是無害的,尤其考慮到草藥中的部分成分可能會與部分西藥成分發生作用,「風濕醫生有必要問清楚病人是否正在使用草藥配方」。

     

    為什么找不到正確的醫療信息?

     

     

           與遍地開花的偏方和秘方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類風濕治療方面正規治療的比例。

           根據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曾小峰今年發表于《中華內科學》雜志上的一篇文章,「我國類風濕患者的治療達標率仍不足 20%,遠低于西方發達國家。」

           醫療騙子們最愛嚇唬患者類風濕是不死的癌癥,極盡渲染風濕病的危害和難治性。

           從中國大地上,類風濕關節炎所造成的嚴重后果看,將其稱為不死的癌癥倒也不是那么離譜。 

           致殘是類風濕關節炎造成的最嚴重的后果之一,不治療的情況下, 75% 的類風濕患者在發病兩年內即可出現骨破壞。 

           根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關節病是目前我國肢體殘疾的兩大主要原因之一。而這些關節病中,類風濕關節炎的致殘率高居首位。根據 2018 年的《中國類風濕關節炎診療指南診療指南》,我國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病程的 5~10 年,10~15 年,及大于等于 15 年的致殘率分別為 43.5%、 48.1% 和 61.3%。 

           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前主任委員、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也是中國類風濕關節炎研究和診療方面的領軍人物栗占國曾經在中華醫學雜志的一篇綜述中,「不規范用藥和誤治是類風濕關節炎致殘的主要原因」。

           規范治療難以堅持的原因,有人認為,是因為患者畏懼藥物的不良反應。與偏方們聲稱的無毒無副作用相反,需要長期服用的類風濕規范治療中使用的藥物們看上去往往不那么友好,比如:在風濕免疫科視同「米飯、饅頭」一樣的一線藥物甲氨蝶呤,更為公眾所熟知的身份是癌癥化療藥物,甚至它自己的說明書上都尚沒有把風濕免疫類疾病寫入適應癥范圍。

           而更深入的分析則指出,也許對疾病的認識不足,與疾病相關的正確知識難以獲得,才是規范治療難以堅持的真正原因。 

           事實上,與我們溝通時,一位醫生也曾提到,如果目前的公立醫療資源不是如此緊張,醫生可以與患者有更多的交流,讓患者更了解以及更信任正規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進而堅持規范治療也許不是難事。

            在南京醫科大學于 2010~2012 年在患者進行的問卷調查中,作者分析說:不知是否需要長期堅持服藥,治療方案太復雜,以及對疾病沒有足夠了解,以及,經濟因素等是類風濕患者無法遵從醫囑的主要原因那篇論文認為,「風濕免疫科發展較晚,之前主要由非專業人士靠廣告宣傳迷惑患者,導致患者過于相信,而對專科醫生的治療方案不能接受」。 

           到 2014 年,醫藥行業的廣告投放中,風濕及骨病藥的投放占第一位,且這類藥物,品牌形象廣告不多,目的主要是用來促進銷售。這個領域的市場中品牌眾多,競爭激烈,從我們的調研選點到采訪歸來,一個月的時間,百度上搜索類風濕醫院,C 醫院已經從第一頁的前三落到了第二頁的低端,占據他原來位置的是鄰省的一家以祖傳中醫為特色的類風濕專科醫院。 

           被疼痛折磨了 700 多個晚上,最終不得不進行關節置換的小雪告訴我,「你知道,我病了這么多年,實在是太想要健康了,當時我就想著那個賣藥丸的給的承諾,熬過這一兩年就好了……后來北大人民醫院的醫生跟我說,我們的藥都是要真正有一定的臨床治愈率才會投放到市場上,你去問問你吃的藥丸的治愈率是多少?我一下子就被點醒了,我認識的一起吃藥丸的四個人,有三個都跟我一樣,都要換關節了」。

           想起這段經歷,更讓她憤怒的是:「為什么一直到 2016 年,我看病看了十幾年,我才知道一些真正重要和基本的信息,譬如說,北大人民醫院的風濕免疫科才是看類風濕關節炎的好醫院,這么重要的信息我用了十幾年才知道,而那些什么亂七八糟的小診所廣告,各種不靠譜的宣傳,我不經意間在任何一個地方就能看得見……」

    [分享到...] [打印本文]?[返回頂部] [關閉該頁]

    網友評論

     暫無評論

    發表評論

    答案
    更多...網站公告
    更多...醫藥資訊
    更多...警示平臺
    更多...業內資訊
  • 登錄網站
    http://www.sddmdj.com
    網上搜索
  • 尋找意向產品
    點擊廣告位查找
    熱門產品查找
    根據搜索查找
  • 留言,電話咨詢
    電話咨詢廠家
    頁面留言咨詢
    在線咨詢
  • 雙方洽談
    雙方溝通相關事宜
    代理要求
    廠家政策支持
  • 合作成功
    進行考察核實
    簽訂合同
    代理成功
  • 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 黑B2-20111392
    ©藥福醫藥招商網版權所有
    藥福醫藥招商網只提供交易平臺,對具體交易過程不參與也不承擔任何責任。望供求雙方謹慎交易。
    ×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6,欧美综合国产精品35页,欧洲有码中文字幕,久久se精品视频最新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 | 亚洲中文字幕AV精选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中文字幕波多野结衣丝袜 |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