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DGIM)是指以胃腸運動功能異常為主要原因的一類疾病,功能性胃腸病(FGID)是以消化系統癥狀為臨床表現,應用生化、影像學和內鏡檢查等并未發現有器質性病變或不能用器質性疾病解釋癥狀的一組慢性和復發性胃腸道疾病。 DGIM/FGID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迄今為止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其治療主要依賴促胃腸動力、抑酸、抗焦慮抑郁的藥物或內臟感覺調節和心理認知調節。但藥物療法副作用大,且停藥后易復發,療效易受其他因素影響。
研究發現胃腸道的某一特定區域可以驅動告腸平滑肌收縮,控制置腸道基本生物電節律,醫學上稱這一特定區域為冒服起搏點。從起搏點發出的電信號可促使胃腸道的蠕動,并刺激胃液(各種消化酶)的分泌,以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當胃腸電節律異常時,常會出現胃痛、胃脹、胃食管反流、便秘等胃腸功能性疾病的癥狀。
基于胃腸起搏點的電活動可被外加電流刺前所“驅動”這一特點,通過對胃腸起捕占施加正常節律的擬生信號,促使其產生“跟隨-諧振效應”,觸發胃電慢波、改善胃電參數、糾正異常胃電節律、增強胃腸蠕動,從而達到治療各種功能性胃腸疾患的目的。
傳統的中低頻治療儀所采用的刺激信號為標準的方波、三角波、正弦波或指數波等。其波形由于頻率單一、幅值相對固定,選擇性刺激作用較好,易產生適應性,很難建立“冒電清諧振效應”。騰躍雪腸多功能治療似采用獨有音樂電
技術,將低領率正弦脈沖信號與音樂信號進行優化疊加,獲得更接近于人體自身胃電的復合信號。該信號既能模擬正常的胃電節律,又同時兼具中低頻電流的特點。

重慶騰躍醫療聯合第三軍醫大學共同研發的胃腸多功能治療儀,是目前國內唯一具有治療效果的胃腸產品。
集胃腸起搏、穴位刺激、音樂療法于一體的全新治療模式。
體表胃腸起搏療法,無創傷,治療過程輕松愉快。
獨有的數字化音樂電技術,使音樂信號與胃電信號達到優疊加(發明,全國獨家)。
非藥物治療對肝臟、腎臟零傷害,不增加科室藥占比。
中醫(穴位刺激)與西醫(胃腸起搏)同時進行,起效快且療效穩定。
物理療法安全有效無副作用且適用范圍廣(住院患者80%都會出現胃腸功能減弱的狀況)。
與經過注冊的起搏電極配套使用,安全性與有效性均有保障。
全國醫保收費,患者負擔小。
治療效果顯著,總有效率94%以上,顯效率68%以上
產品應用廣泛,醫院全科適用,產品三個型號,滿足不同級別醫院的預算,從三甲到鄉鎮、杜區、民營醫院全覆蓋。
部分臨床應用文獻
胃起搏對胃動力紊亂犬胃肌電活動和血漿胃動素水平的影響(胃病醫學2003年第8學第1期)
胃腸起搏治療胃腸動力紊亂性疾病(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4年第26卷第14期)
胃電起搏與胃輕癱(胃腸病學2004年第9卷第6期)
胃腸電生理起捕治療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的臨床療效(中華消化雜志2004年第24卷第6期)
高頻與低頻胃腸起搏治療胃腸動力紊亂性疾病療效的比較(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5年第27卷第5期)
糖尿病性胃輕癱應用胃腸起搏器治療的療效觀察(青海醫藥雜志2007年第37卷)
數字化音樂電胃腸起搏儀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88例(中國醫學裝備2014年第11卷)
音樂電胃腸起搏器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治療體會(中國醫學裝備2014年第11卷)
數字化音樂電胃腸起搏治療儀治療胃腸動力紊亂性疾病的研究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5年
數字化音樂電售電起治療固性功能性消化不良重普非麻爛性反流病的療效觀客(解放軍醫學雜志2015年第40券第3期
適用病癥
胃腸動力障礙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腸疾病、長期臥床導致的胃腸功能素亂、腸易激綜合征、術后排氣、減輕胃腸負擔
糖尿病胃輕癱、習慣性便秘、化療術后頑固性惡心嘔吐、上腹部胸骨后疼痛、上腹飽脹或脹氣、惡心、嘔吐、食欲不振
早胞、反酸或食物反流、燒心難以描述的上腹不適、呃逆、噯氣、腹瀉厭食、便秘及排氣困難等
適用科室
消化內科內分泌、ICU、老年科、婦產科、腫瘤科、骨科、普外科、肛腸科、燒傷科等所有臨床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