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阿斯利康全球執行副總裁、國際業務及中國總裁王磊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詳述了外資藥企在過去20年中經歷的市場發展和政策變革。
“中國市場地位變了”
作為資深的醫藥人,王磊進入跨國藥企工作已有22年,目前依然保持著本土經理人在跨國藥企管理體系中的最高職位紀錄。
談到中國市場地位的變化,王磊感觸頗深,他回憶自己最早進入羅氏制藥工作的時候,羅氏在內地的業務隸屬于香港公司管理。
“當時中國內地的經濟總量不夠大,銷售額也低,甚至比當時的香港還低。”王磊說道,“到了今天完全變了,地位上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經濟規模也不一樣了?,F在香港市場的規模已經無法和內地相提并論了。”
王磊指出,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生活越來越好,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在增強,中國基層醫院的診斷水平在提高,國家的醫保政策也越來越好,這些因素共同促進了中國醫藥市場的快速發展。
財報顯示,2017年阿斯利康全球營收總額225億美元,其中中國銷售總額29.6億美元,占據13.2%的全球市場份額,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全球第二大市場。同時,中國以超過12%的銷售額增長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市場。
海外的跨國藥企在1993年前后開始進入中國,上海浦東作為改革開放的示范區域吸引了不少外資藥企的入駐。王磊稱,當時外資藥企入華得到了不少政策上的優惠。讓他印象深刻的是,中國的政府官員都特別專業。
“他們把一個城市、一個省當成一個經濟體在運營。親力親為,對企業的業務了解很深刻。無論浦東的張江開發區也好、江蘇也好,領導都十分懂經濟、懂行業、懂業務。作為我們跨國公司來講,在其他國家很少有這樣的例子。上海作為改革開放前線,政府為外商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和懂業務的政府部門合作也帶來了不少便利。”王磊說道。
讓進口創新藥惠及更多患者
在很長一段時間,進口藥,尤其在腫瘤等重癥領域,既是“救命神藥”,也是昂貴的代名詞。
王磊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一方面必須要承認,原研藥企在創新研發上的巨大投入;另一方面,這些年,包括阿斯利康在內的外資藥企,都在提高進口藥物可及性方面做出了努力。
“像進口的創新藥進入中國,如果降低關稅、降低費用,我們也會降價。一樣利潤的情況下,能夠治療更多的患者,我們就去選擇治療更多患者的做法?!蓖趵谥赋觯拔覀冊敢獠⑶矣袟l件通過供應全世界的藥物數量來降低成本,從而造福中國患者,提供高質量、價格合理的、數量巨大的藥品?!?/span>
2016年,阿斯利康的非小細胞肺癌的靶向藥物吉非替尼通過國家首輪藥價談判,宣布降價55%。降價后患者的月均藥品費用從15000元降至7000元。
“當時我們是第一個主動響應國家藥價談判的外資企業。這些方面阿斯利康是有這份心的。我們覆蓋面大,不存在一定要做一個小眾的極其昂貴的藥,我們很愿意以價換量?!蓖趵谔岬?,藥品在降價進入醫保之后,市場收效非常好,治療患者的數量大大提高。據了解,目前藥品的二代藥物奧西替尼已經進入了最新一輪的國家藥價談判的名單。
據介紹,阿斯利康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的患者援助計劃在中國已經讓幾萬人受益。根據該計劃,患者在購買了阿斯利康4個月的藥物之后,即可免費獲贈8個月的用藥。
“然而對有些經濟困難的患者來說,一下支付4個月的費用依然存在問題?!睋趵诮榻B,最近阿斯利康推出了無息分期付款項目,支持經濟拮據的患者將4個月的藥費分攤到兩年內支付。同時還引入了商業保險,萬一患者在4個月內去世,家屬還可以獲得一半的賠付。
從產品輸入到創新輸出
進入中國25年,阿斯利康在中國的戰略也在不斷變化。王磊稱,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藥物研發的本土化,“原來是把國外的藥拿進來賣,現在我們立足中國,以中國患者為基礎去創造新的藥物,并且走出去輻射其他市場。”
目前,阿斯利康正在致力于不斷加強中國的本土研發能力,通過自主研發與跨界合作推動7個1.1類新藥(指未在海外上市的、合成、半合成類藥物)的在華研發。
據介紹,阿斯利康與琺博進公司合作研發的一個治療慢性腎病貧血的口服藥物羅沙司他已經進入了上市沖刺階段,有望成為首個全球研發、中國首發的創新藥物。
王磊表示:“一旦(羅沙司他)在中國獲得批準,將比美國和日本都早,這是以前沒有發生過的。這也是中國巨大的市場機會帶來的新的機遇?!?/span>
資料顯示,目前阿斯利康已在無錫和泰州投資建有生產基地,并在無錫建立了中國物流中心。其中,無錫生產基地擴大產能后,其產品可以服務于全球73個國家。與此同時,阿斯利康也將越來越多的研發部門放在中國:2007年,阿斯利康中國創新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并設立亞洲及新興市場創新醫藥研發部門;2017年,阿斯利康與國投創新共同成立迪哲(江蘇)醫藥有限公司,專注于創新藥的探索、研發和商業化。
另一個方面,阿斯利康也開始在中國探索創新一體化診療模式。在本次進口博覽會上,阿斯利康將重點展示呼吸、心血管、代謝、腫瘤、消化等疾病領域,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兒童霧化中心、中國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中國胸痛中心和消化道腫瘤防治中心、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門診綜合診療室等領先的診療一體化全病程解決方案。
“其實我們不太想做傳統的醫藥企業,既然在中國,這里數字營銷、互聯網+都做得這么好,我們也想給藥品插上翅膀,讓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化地體現?!蓖趵诒硎?,“希望這些成功的模式也能走出去。所以進口博覽會我想是展示除了我們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和已經進入中國的創新藥物,還包括國內創新藥物怎么走到國外去,一帶一路也是我們走出去、創新模式落地的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