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的慣性思維里,做親子鑒定,第一反應往往是前往醫院。
但事實上,醫院并不能進行親子鑒定。
這是由于親子鑒定不屬于常規的醫療服務,且DNA親子鑒定需要特殊的檢測設備和專業人員,而絕大部分的醫院既沒有專門的親子鑒定科室,也缺乏開展此項業務的能力。
眾多電視劇中,我們時常能看到親子鑒定的橋段,其大多用于證明親屬關系。而在現實生活里,也存在諸多情形需要進行親子鑒定。那么,究竟在哪些情況下需要開展親子鑒定?所需的鑒定材料以及具體流程又是什么呢?接下來我們帶你了解一下親子鑒定的具體流程吧。
實親子鑒定比你想象的更簡單!
親子鑒定也叫親權鑒定、dna鑒定,是通過DNA測序的方式鑒定父母與子女之間是否存在親生關系。
人的血液、毛發、口腔細胞、指甲、牙刷等都可以用于親子鑒定,十分方便。

胎兒怎么做親子鑒定?
目前,胎兒親子鑒定,有四種方式:
1、羊水穿刺:常在孕期第16-24周進行。醫生通過B超引導,從孕媽的腹部抽取少量羊水,從中提取胎兒的DNA。這種方式準確性較高,但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感染、流產等。
2、胎兒絨毛:需孕10周以上。通過抽出絨毛組織的一小部分作為化驗樣本,提取出胎兒DNA與父親DNA樣本進行對比。此方式同樣存在風險,可能對胎兒的發育產生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胎兒的畸形。
3、胎兒流產物:沒有時間限制,只要提取小量流產物組織即可。這些組織中含有胎兒的細胞,通過提取這些細胞,可以進一步提取DNA進行親子鑒定。
4、無創產前親子鑒定:懷孕5周以上。通過采集孕媽的靜脈血,提取其中的胎兒游離DNA進行鑒定。
其中前三種由于對胎兒和孕媽會產生危害和創傷,不建議選擇。而無創產前親子鑒定不會對母體和胎兒造成傷害,安全性好、可靠度高,目前被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