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圓珠筆這種小物件,代表們稱作小禮品,市場部的童鞋叫品牌提示物,搞合規工作的叫推廣輔助用品,這東西很常見,不僅在咱們醫藥行業,去超市溜達一圈,從促銷妹子那能領一把這種小玩意兒。
十年前洛杉磯有位心血管醫生杰弗里·卡倫博士,就喜歡收集代表給送的處方筆,花費了6年的時間收集了1000多種,擺在自己辦公室里嘚瑟,為此還上過報紙,
據大咪了解,已有跨國藥企通知,在處方藥品牌提示物及醫學用品方面,RDPAC行為準則以及國際藥聯的相關準則將發生變化:從明年1月1日起,禁止給HCPs提供處方藥品牌提示物以及HCPs日常工作的醫學用品。
看來明年可能任何小禮品都不會再有了。
▌ 聊聊禮品這個事兒
說真的,藥企的這種小物件能算是禮品嗎?送給別人,隨手當垃圾扔的都有,比如一些臺卡神馬的,醫生覺得完全沒啥用,你走后接著就丟字紙簍了。
再說禮品這種東西,對于人類發展本來是件好事,社會學家馬塞爾·莫斯早在1925年就寫了人類學經典著作《禮物》,禮物互換是促進人類合作,從而推動社會發展的,一個原始人妹紙背上癢癢,又夠不著撓,另一個原始人小伙子過來幫她撓撓,妹紙的難題解決了,感覺很爽,反手就是一個么么噠,你看,這就是最早的禮物互換的雛形。
沒有這種禮物互換帶來的合作,人類現在可能還憋屈的生活在山洞里,各顧各的獨自靠抓蟲子、采漿果生存。
外資藥企對于禮品贈送有嚴格的合規要求,近年來更是大大收緊了推廣費用的使用,今年又有一兩家藥企把日常費用降到每天買水的都不夠,有家還給全部取消了,能夠贈與客戶的可能只有公司提供的可憐的幾個小禮品了。
再說說這些可以送的“小禮品”:
對于推廣輔助用品,目前外企藥企的要求是,必須與相關醫療衛生專業人士的執業工作相關,且須滿足最小價值和最少數量的要求。
舉例來說,只能是與醫生工作有關的筆、記事本之類,還必須是便宜的那種。而僅與醫生個人有利的用品如音樂光盤、暢銷書或精裝食品等是不允許作為推廣輔助用品的。
對了,“最小價值”的上限是不能超過每件100元。
另外,對于醫學用品的標準是解剖模型或醫學書籍、雜志,這些都是有助于實現病患利益的,而且只能偶爾提供。
可以說,這種要求可以說是已經很合理了,不過,明年這些也要全部取消了。
行業做出這種決定的原因應該是和社會要求有關,避免一切有利益輸送影響處方的嫌疑,10年前,美國的行業協會也倡議暫停過品牌提示物的贈送。